中美关税博弈 半导体业冲击几何?
暴风雨来得更加猛烈?近日,特朗普宣布对“万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中国则光速宣布对等反制。接着,美国宣布将从9日起对所有中国产品进一步征收50%的关税,这也意味着美国对中国所有商品的关税将达到104%。对此,中国也反击迅速,规定自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由34%提高至84%。
关税烈度已在不断升温,尽管美方暂时未将半导体产品列入征税名单,但半导体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将深刻改变市场的竞争格局,乃至全球供应链的布局。
美关税对我国IC业影响可控
细究起来,尽管半导体行业暂时在豁免范围内,但其实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关税其实最高接近70%。
自2024年开始,美国持续对我国半导体产品加征关税。2024年9月,美国根据301条款对我国的14大类加征了25%-100%的关税。其中,涉及半导体的16种产品(太阳能硅晶圆、多晶硅、钨材料等),税率从之前的25%加征至50%,该规则自2025年1月1日开始生效。
而特朗普在执政后,截至2025年4月累计对华加征20%关税。在多次关税政策的累加下,目前美国要向中国半导体相关产品最多征收70%的关税,可以说70%的最高关税程度也远超正常范围。
从规模来看,2024年我国半导体产品对美国出口总金额合计231.41亿元,占我国对美出口全部产品总金额(3.8万亿元)的不足1%,占我国半导体产品出口总金额(1.5万亿元)的不足2%。
北国咨专家分析,我国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等半导体产品对美出口金额较小,此次加征34%关税中半导体行业又暂时被豁免,因此对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影响有限且可控。
中信证券也持类似观点,美国本轮加征关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一方面前期关税水平已处于高位,另一方面中国半导体产品直接对美出口规模相对较小。但报告同时提醒,需警惕全球供应链调整可能带来的间接影响。
将加快国产替代步伐
面对美国的野蛮行径,中方数箭齐发,迅速坚决地予以反制。
从中方进口美国半导体产品来看,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度中国进口自美国的集成电路产品金额约为118亿美元,约人民币839亿元;半导体制造设备及零部件金额约为45亿美元,约人民币319亿元。
因而,从进口产品种类金额和比重来看,从美国直接进口集成电路产品或者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的企业受影响更大。
北国咨报道称,从进口关键产品来看,我国进口的主要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产品与出口的结构类似,分别为处理器及控制器、存储器、模拟/功率半导体,但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处理器及控制器,因此若对美进口加征84%关税,则国内部分PC厂商、服务器厂商可能会受到成本增加的影响,但也可以加快国产CPU及MCU的替代。
围绕存储器市场,存储芯片领域出现结构性分化,三星西安工厂和SK海力士无锡基地的美系设备占比不足15%,且主要服务于中国本土市场,因此受关税影响有限。对美系厂商美光来说,要看执行力度,近日其已宣布相关产品涨价,或将促进国内两大存储巨头的技术迭代和产能扩张。
在模拟领域,国内厂商进步神速,某些领域已可直接对TI、ADI等美系巨头对抗。因此,即使这些巨头们在模拟芯片上掌握许多高端的know how,但至少国产芯片工厂在工艺上并没有代差,国产模拟芯片大厂必然可以依赖关税优势,在国内市场逐步取代国外巨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中国也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CPU、GPU、AI芯片等高端芯片的发展。但相对国际先进水平而言,上述领域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国际巨头在相关市场的垄断地位依然稳固,国产产品在性能、功耗以及软件生态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从设备端来看,国内近几年发展迅速,国产化率已提升至20%。而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的进口以前道制造设备为主,从美国进口的比例达到12.7%,因此84%的关税可能会影响部分尚未完成半导体设备购置的国内代工厂,以及经营美国半导体设备业务的二手设备厂商。
在最下游的封测环节,由于一般原产地的判定依据不在封测环节,301条款对封测企业的直接影响很小。同时,部分封测企业持续推进设备和材料供应链国产化进程,我国的关税反制措施对采购端的直接影响也较为有限。
总而言之,关税政策会对我国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产品带来一定的影响,直接增加了我国依赖美国集成电路供应链的相关企业成本,但或间接推动国产IC、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产品的国产替代。
美系半导体厂商承压
相应的,美系半导体厂商也将承压。外媒报道,新一轮关税政策正动摇美国半导体产业的根基,威胁着这一产业在刚刚显现复苏势头之际的进一步发展。
报道指出,针对中国加征84%的对等关税大幅推高了芯片进口成本,包括英伟达和台积电在内的行业巨头已出现股价暴跌。尽管对芯片本身有部分豁免,但新一轮进口税却打击了关键的芯片制造设备和GPU,导致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巨头的成本将大幅上升。
这些关税对芯片制造设备的成本影响在于,美国厂商从欧洲、日本和韩国进口关键设备的价格上涨幅度惊人,这可能导致美国本土生产的处理器价格大幅上升,削弱“美国制造”的竞争力。
尽管特朗普宣称这些措施将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但业内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一项针对半导体公司的调查显示,没有企业计划将产能迁回美国,原因在于对关税政策可持续性的普遍质疑。
具象来看,由于对中国业务占其业务比例较大的美系芯片厂商如英伟达、苹果、AMD、高通、博通、Marvell等产品大多是交由我国台湾的台积电以及韩国三星代工,封测也主要是在亚洲完成,因此基本不会受到此次中国对美加征关税政策影响。
即便这些厂商存在部分对华出口的芯片是在美国本土代工的格芯代工的,他们也完全可以利用格芯海外晶圆代工厂或更换代工厂来实现规避。
相比之下,英特尔、格罗方德、德州仪器、美光、ADI、Microchip、安森美、Skyworks、Qorvo等美国芯片大厂在美国本土都有自己的晶圆厂,这些厂商对华出口的由其美国本土晶圆厂制造的芯片可能将会受到此次中国对美加征关税的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将芯片生产转回美国本土,可不是像把纺织品或家具制造迁回来那么简单,这需要时间、生产设施的建设以及大量投资。特朗普的关税简直是直接把美国急需复苏的英特尔“沉重一击”。
来源:《电子半导体观察》
免责申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